日期:2024-02-29
记者 陈乃禾 阚丽丽
老旧的厂房变身为展览馆、咖啡厅、攀岩馆……正值午休时间,年轻人们三五成群,在厂区街巷中端着咖啡聊天、散步,感受着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难得的慢时光;走进写字楼,中国红喜庆的龙年装饰还点缀在高挑通透的大厅中;新的一年已经开始,在公共的休闲区域中,随处可见洽谈业务、沟通工作的小团队……这样的场景,是经过脱胎换骨的城市更新后,在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鼎好DH3里随处可见的景象,城市更新的意义不仅在于物理空间的更新改造,更在于为创新发展焕发新生机、注入新活力。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就推进北京发展和管理工作要求,要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增强区域人口均衡分布,促进区域均衡发展。10年来,聚焦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海淀的老旧厂区、低效楼宇等纷纷走上了“蝶变”之路,用一个又一个新方案、新尝试,彰显海淀先行先试的使命担当。
航天为魂 工业遗产蝶变现代园区
“今年,我们将推出航天科技节、酷暑消夏节等四季主题节庆以及露营户外市集、特色咖啡市集、儿童科技艺术节、儿童航天科普营等十多个不同主题的活动,为园区企业及周边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体验。”北京海新域城市更新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园区长胡琪悦告诉记者。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作为高端智能制造科技园区,是海新域集团城市更新“海淀模式”的成功探索和实践。作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园区具有丰富的航天工业文化与历史底蕴,部分厂房和设备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更新后的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不仅对城市产业空间进行了改善,更实现了对产业空间配套、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综合提振,是对城市工业遗产更新项目的一次成功探索。航天历史文化街区与商业街、创意休闲街区等多元空间相融合,也赋予园区文化的传承和新的城市功能。
自2023年12月22日全面运营以来,为营造具有历史文化科技内涵和城市活力的产业配套街区场景,园区构建5000平方米产业配套,积极引进网红首店餐饮和商家,举办特色街区活动等,为老厂区注入更多“人间烟火气”。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即将开放海星科技服务驿站,将一站式为园区企业及周边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工商注册、税务咨询等服务,为企业发展添砖加瓦。
“我们还有很多沉浸式体验的空间,同时,计划在五号厂房建设运营‘两弹一星’精神博物馆,将进一步发挥园区红色教育基地作用。”胡琪悦表示,园区将不断探索文商旅赋能科创园区的“海淀模式”并丰富园区及周边文化配套,逐步向营造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城市活力的街区空间进阶。
文化赋能 老酒厂蝶变“网红打卡地”
“我看到了各式各样关于龙的画作,在这里领略了艺术的魅力。”“沉浸式艺术展再现了古时候充满年味儿的春节场景,非常新奇。”刚刚结束的为期16天的龙徽1910齐乐龙龙过大年新春游园会活动,依托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的酒文化,串联起非遗体验、文创市集、美食打卡等内容,带给周边居民不一样的科技文化相融合的新春大餐。
位于海淀区玉泉路2号的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中关村科学城南区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这里由原“北京龙徽葡萄酒厂”改造更新而成,是北京市首批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项目。在更新过程中,园区按照“修旧如旧、整旧如新”的原则,一方面,坚持还原老旧厂区红砖绿瓦的时代风格;另一方面,采用锈板、铁艺、玻璃、暖钢、陶瓷等现代设计元素打造景观主题节点,将历史文化符号转化为可被感知的视觉美学体验。如今的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了集文化园区、文化生活、文化消费为一体的文化创意的“网红打卡地”,以健身休闲、特色餐饮、咖啡攀岩等休闲业态为配套补充的综合性园区。
“园区通过场景营造、运营创新,不断推动多元主体业态共同发展,增加园区消费服务供给,居民可以走进园区休闲打卡、体验消费,感受到丰富的文化气息和体验新奇的特色公共服务。”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彭楷涵在接受采访中提到,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作为城市更新项目,在打造城市公共空间过程中,不仅推动硬件改造升级,更注重运营模式、文化服务等“软件”内容的公共性,让城市更新后的老旧厂区成为居民群众愿意走进来、玩起来、经常来的乐享生活幸福空间。
据介绍,自园区重塑创意街区成为文化新地标以来,相继举办了“文化科技踏青节”“五一微笑节”“六一童趣节”“龙徽1910城市漫游嘉年华”等各类主题活动,积极发挥城市更新辐射力,激发区域商业新活力。不仅如此,园区还聚焦“深夜食堂”“外摆活动”等夜间消费新场景,积极打造“如此奇幻夜”活动,为海淀“夜经济”增添活力。
除了颇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外,为呈现百年葡萄酒历史的“厚度”,挖掘文化育人的“深度”,园区还利用开放多元的文化空间,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主导,营造文化科技服务场景。“更新后的北京龙徽葡萄酒博物馆是龙徽百年历史文化和葡萄酒文化的展示体验空间。引进来的美食文化街区、墙咖啡、石探记自然科学博物馆、星航学舍等特色改造项目,都为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里,古风、二次元、科技等多种潮流元素融合,碰撞出创意的火花。”彭楷涵表示,各有特色的商户入驻,有利于盘活用好历史建筑,让人们记得住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流淌、留得住文化根脉,对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意义重大。
“我们还会持续丰富新业态,让居民可以应接不暇地体验‘吃、喝、玩、乐、购’多元化、沉浸式的消费。”彭楷涵称,园区将继续用科技创新塑造多彩城市空间,用文化创意描绘艺术人文画卷积极服务区域发展、服务文化民生,不断增强商业与文化、休闲、娱乐的联动,促进复合型消费发展,让人气“聚”起来、文化消费“火”起来。
“内外兼修”电子城蝶变科创生态平台
AIGC创业联盟年度庆典、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年会……新年伊始,AIGC领域的创业者,高校教授、在校学生、投资人等,各行各业关心科技创新发展、产业机遇的人士纷纷相聚在鼎好DH3,举行了一场又一场交流与分享。他们探讨行业前景,分享发展经验,这栋面貌全新的商业空间,洋溢着新春的活力与冲劲儿。
说起鼎好DH3的前身——鼎好电子商城,相信每一个海淀人都不陌生,这里曾是红极一时的电子产品大卖场,鼎盛时期,鼎好电子商城与海龙电子城、中关村e世界构成了北京中关村“黄金三角”。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关村核心区域产业定位发生了变化。鼎好毅然走入转型,从内到外迎来了一次脱胎换骨。2011年9月,鼎好启动卖场6至19层经营租户的清退工作,2012年初引入了科技创新、孵化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科技类及科技服务类企业。2014年4月,启动地下2层至地上5层电子卖场商户的清退工作,2016年完成了清退并主动关停电子卖场。
“伴随着城市更新和科技产业变革浪潮,满载历史的鼎好转型‘国际技术转移聚集区’,在产业结构、楼宇空间、硬件品质和软性服务等方面完成了全方位改造升级,以汇集创新、创投企业的全场景、全智能的国际科创生态新交互平台重新亮相。”鼎好DH3总经理王剑锋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鼎好现已成为集办公、展示、交流和商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商务地标,今年我们也将基于空间、服务、信息、科研、政企五个维度进行系统化运营,为入驻企业服务,为中关村西区创新生态增添活力。”
走在中关村大街上,焕然一新的鼎好DH3绝对是非常“吸睛”的存在,而走进这座崭新的办公楼宇,50米高的沐光中庭简约通透,与曾经拥挤的卖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选择鼎好,是数字联盟认真对比评估的结果。入驻至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关村创新生态的活力。”数字联盟公司CEO杨从安在采访中表示,“鼎好所在的中关村西区汇聚了大量科研机构和创新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合作资源和创新机会。”据介绍,数字联盟公司专注于大数据和网络安全领域,提供先进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和全面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2023年11月,数字联盟公司正式入驻鼎好DH3。杨从安表示,鼎好的服务也是企业选择的原因之一,“楼宇要深入挖掘区域政策,并将其‘打包’提供给企业,通过各项服务对企业实际业务形成支撑,让企业更愿意留在海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年新春又有4家企业入驻,截至2月,鼎好DH3入驻率已经达到87%,其计划打造的AGI创新空间也将在年内亮相。“今年5月,我们的AGI创新空间将正式亮相,未来这里将提供包括展示、沙龙、路演、共享办公在内的多种功能,也将匹配孵化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鼎好DH3运营总监刘一平介绍说,“我们希望打造更有影响力的创新生态平台。”
“创新生态就是要有交流与互动的土壤,有了环境与服务的滋养,更多创新思想与成果才能够应运而生。我们希望成为服务中关村创新企业的沃土。”王剑锋表示,一个好的城市更新项目,往往可以带动整个片区的更新迭代,为区域注入新的活力。“我们不只是一栋楼的更新,更要跟区域互动起来,为区域带来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中关村大街片区将成全天候“城市客厅”,海体中心将全面焕新,清河滨水绿廊正式亮相,如玉带穿城而行……海淀区正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断深化城市更新的内涵。《关于海淀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显示,2023年,海淀区统筹推进实施85个城市更新项目,建筑面积约368万平方米;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竣工,电科十五所园区改造完成,中关村广场、鼎好大厦B座启动更新改造。探索多个改造主体“统一规划、用地整合、成本分摊、效益共享”的片区融合更新模式,形成整体改造、规模连片效应,14个项目纳入市级储备库,9个项目扎实推进。
老厂区迈进新“赛道”,旧业态入驻新“玩家”。城市更新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发展之路,将功能、环境、生态融入未来之所需,为更高能级的发展提供空间支撑。未来,海淀区将进一步深化城市更新,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区高品质海淀,奋力当好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为北京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马当先、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