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海国投集团官方网站!
微信公众号
海国投集团启动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之 六郎庄、青龙桥历史文化调研工作

日期:2020-09-1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2019年中关村论坛的贺信中指出,

中关村正努力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举办中关村论坛,共议前沿科技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共商全球创新规则和创新治理,促进各国共享全球创新思想和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高水平办好中关村论坛的部署要求,海国投集团持续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功能策划和可行性研究等相关工作,目前,正持续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该项目已被北京市发改委、市住建委列为北京市2020年重点工程高精尖产业项目。

 

2

 

8月10日,市委书记蔡奇调研海淀区时强调,要把三山五园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塑造六郎庄、青龙桥等重要历史文化节点。

按照蔡奇书记指示精神,集团正式启动六郎庄青龙桥概念规划研究工作,期间多次赴项目现场调研踏勘,梳理历史文脉,了解场地现状与空间结构,推进规划研究工作。

9月4日,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团队与北京大学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岳升阳教授、原海淀政协主席张宝章以及原海淀镇政府工作人员、六郎庄居民杨福生开展访谈。访谈过程中,通过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的碰撞以及政府、居民、学者等不同视角的交流,与专家学者一同深度挖掘六郎庄青龙桥地区的历史文脉,在为地区整体概念规划研究建言献策的同时,更为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项目提供了历史文化素材和策划的有力支撑。

3

访谈专家介绍

 

张宝章

1958年起在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宣传、文教和政协工作40余年,曾任海淀区副区长、海淀区政协主席。期间他潜心研究和探讨海淀区自然、人文、社会的历史与现状,主编了《北京风物散记》、《宝地明珠》等书籍,撰写了近百万字的书稿。1996年开始担任海淀区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海淀区志》主编,于2003年3月完成近150万字的《海淀区志》送审稿,填补了海淀区没有地方志的历史空白。在修志过程中,他积极抢救散佚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主编了《海淀史地丛书》,现已印刷出版25册约400万字。

 

岳升阳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城市历史地理、环境考古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主要著作有《侯仁之与北京地图》《宣南历史地图》《宣南——清代京师士人聚居区研究》《海淀古镇环境变迁研究》等;发表过数十篇文化遗产保护、地名遗产保护、历史地理、环境考古等方面的文章。

杨福生

原海淀镇政府工作人员、六郎庄村民,亲身经历六郎庄地块近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

以下为此次访谈内容精华节选,先和小编一睹为快吧:

7

问:六郎庄地块的基本形态

张宝章主席:六郎庄的基本状态是方方正正的。海淀镇到六郎庄有个淀西大道,这是个交通大道,贯穿整个村庄。大道两边是园林和稻田,有水流过,绿柳成荫,路宽敞,能骑马。康熙时这条大道一直通到西堤,乾隆时通到东堤。很多人走这条大道,它一直通到颐和园东前、长河边上。

 

问:六郎庄的产业结构与生计方式

张宝章主席:六郎庄自明代起就有稻田,但面积不大,在昆明湖周围。康熙很重视农桑,自己在中南海发现一棵特别高大的稻种——御稻,于是在京城西郊和承德避暑山庄推广,让江南大臣们种植,现在还保存着很多大臣们推广御稻的记录。每年多少亩、多少产量,第二年产量多少,关于稻子的奏折有上百道,可见皇上很重视。畅春园西墙内开辟了100亩稻田,每年有耕种的仪式,以农立国,康熙是最重视农业的。

 

康乾以后,海淀的稻田变成皇家稻田,六郎庄和附近农民,就成了皇家佃户,给皇家干活。世代相传,一直到解放。国民党时,这些土地归颐和园;解放后仍然是。这些田地的所有权在颐和园。土改时,这里几千亩地才由海淀政府,分给了农民。

 

50年代,六郎庄一带全是稻田,东至关帝庙、双桥寺全是六郎庄范围,稻田面积最广时有9万亩。六郎庄稻田,昆明湖西南岸的北坞村和湖东南的六郎庄是一个乡,就叫六郎庄乡。六郎庄乡的乡长是北坞村人张玉龙,也是海淀稻田发展的功臣之一。他从小在地里干活,后来成了合作社社长,乡长、农业局局长。改革开放后,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六郎庄的稻田才逐渐消失。

 

问:六郎庄风貌的变化

张宝章主席:在海淀皇家园林出现以前,六郎庄就是普通的北方农村。它有水稻,虽是很穷困的农村,但在全国还是比较富裕。有一批河北、山东人到此落户,所以这个地方从一开始就不是封闭的农村,相对比较开放。畅春园和周边的园林建立起来之后,产生了根本的转变。所以,六郎庄是三山五园的产物,是影子,完全是因为三山五园的环境所塑造出来的农村。

 

问:六郎庄与皇家的关联

张宝章主席:第一:六郎庄是御道经过地;第二:六郎庄的建筑不是破旧的农民房,很多是皇家修建的,寺庙也很多由皇家出资。比如双桥寺,是永璇出的钱,曹寅也在此建立过园户用房;第三,六郎庄的人大多是为皇家工程服务的。挖昆明湖时都是六郎庄的农民去干活;造房子的工匠有外地人有本地人,打小工的都是六郎庄青龙桥周边的农民。

 

问:青龙桥的历史

张宝章主席:如果说六郎庄挨着园林,但离宫殿还远,那么青龙桥则是挨着宫殿。青龙闸紧邻皇宫,颐和园北门在青龙桥村里。所以,青龙桥很多为颐和园服务的人员,比如一些养花养鸟的人、戏班、练武术的,基层官员等等,都住在附近,这些人没钱买房的就租老百姓的房子。有人,就有市场,所以青龙桥街就是个商业市场。好几个电影都有拍青龙桥,六郎庄也有。《早春二月》就是在玉河拍摄的,柳树飘飘,风景很好。

 

问:六郎庄的地形与形成原因

岳升阳教授:早年间六郎庄的稻田是小块的,解放后就连成了大片。这里有高水湖的出水口,林间和郊野,与园林的景观相近。玉泉山一直到畅春园这里,北边一圈都是土山。实际上,土山是周边向外扩展田地时形成的,上万亩平地周边都是土山。六郎庄这一带几百年不用挖土,但周边都得挖,所以周围都是土山。

 

问:古代青龙桥与六郎庄土地管理模式的差异

岳升阳教授:从稻田的管理模式来看,青龙桥比六郎庄更重要。雍正时青龙桥有管稻大臣,后来撤并至稻田厂。并且青龙桥北长河的河道北侧种了一部分稻田,由奉宸院亲自管理种植,出产稻子直接供御;六郎庄这边则不是奉宸院直接管理,而是农户自行种植收货,如有损失,国家直接给予补助。

 

问:六郎庄地块与颐和园的关联

岳升阳教授:颐和园与六郎庄地块的交界处早年没有围墙,慈禧太后修颐和园时,出于安全考虑才围了起来。因为颐和园南边是湖,所以原来围墙的地方就是一条堤。80年代初有航空照片,在颐和园的湖旁边,是大片的稻田。这个地方柳树种植最多,也有渠、有道路,村里园子里是各种花木,土山上有各种果树。


 

问:六郎庄、青龙桥与万泉河水系

岳升阳教授:万泉河跟六郎庄青龙桥关系密切。以前,老北京人在玉河里面养鸭子,这种鸭子俗称北京鸭,更是今日著名的北京烤鸭最主要的来源。此外,湖里还会种莲藕,这也是一大特产,还由此制成了莲花白这种酒。莲花白存世当有千年左右,金代元好问称此酒是“仙家酿熟水芝残”。(《昆明湖畔六郎庄》第118-119页)莲花白是用莲藕浸泡,白酒掺和莲子制成的,海淀镇上80年代有酒家还恢复过莲花白。

 

万泉河原来是自然河道,近年来由于改造,河道水系变化比较大,有些水系渐渐没了。建议此次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恢复青龙桥和六郎庄的水系,并且把灌溉系统恢复起来,通过水渠的布局,恢复稻田肌理,打造皇家、城市、农田供水系统三者合一的独特风貌,未来或可以申报为世界遗产。


依托此次文化访谈带来的新知识与新思路,未来,海国投集团将持续推进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的建设工作,坚持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深化落实“两新两高”战略,持续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在海淀区委区政府的指导下,将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打造为全球创新创业者心中的“科技圣殿”和首都市民心中的科技会客厅。